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日共同发布了《财政蓝皮书:中国财政政策报告(2022)》。报告认为,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,为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,在实施相机抉择政策的同时,应注重发挥好政策自动稳定器的积极效应,提升财政政策的系统性与可预期性。
“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、经济下行、疫情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。但是,政策调整频繁,也加大了政策的不确定性,政策碎片化或政策的系统性不够,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,也不利于政策有效性的充分发挥。”报告建议,进一步优化改革税收制度,健全社会安全网体系,加强财政自动稳定经济社会活动的实际效果。建立财政自动稳定器触发与退出的规则体系,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持续迭代优化。
报告认为,财政政策注重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。就业是综合性过程指标,既与经济相关联,也与社会民生相关联。财政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能够为就业提供更多增长空间,进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,提高就业质量,从而改善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。通过民生领域公共消费带动私人消费增长,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。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,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,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高创造有利条件,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,畅通经济和民生的重要连接点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从中长期看,报告认为财政政策应对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及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,聚焦人的现代化发力。结合城镇化发展进程以及人口流动趋势,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,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目标的实现,促进人力资本提升。
此外,报告还认为,财政政策实施涉及政策执行中的各相关主体,应该注重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同。为保障政策效应充分发挥,既需要严格规范、富有效率的财政管理制度,关注政策实施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尽可能减少政策时滞;还需要以系统思维推动宏微观政策、结构政策、科技政策、改革开放政策、区域政策、社会政策的协同效应发挥,减少要素之间、制度之间、要素与制度之间的摩擦和互斥。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、就业、产业等政策协调,抓住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精准发力,避免政策传导扭曲和政策效应弱化,避免“合成谬误”。
链接来源:http://www.mof.gov.cn/zhengwuxinxi/caijingshidian/xinhuanet/202211/t20221110_3850790.htm